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各类赛程 各类赛程

一步法甲维盐(丁硫甲维盐的作用)

ysladmin 2024-06-01 人已围观

简介红蜘蛛用什么药最有效步骤/方法 发病初期将植物移到通风处,摘去病叶后用清水擦拭植株。 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双甲脒、三氯杀螨醇或马拉硫磷进行防治。 选择其中一种,稀释一千倍后喷洒,一周两次。 若出现的红蜘蛛比较多,使用10%

红蜘蛛用什么药最有效

步骤/方法

发病初期将植物移到通风处,摘去病叶后用清水擦拭植株。

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双甲脒、三氯杀螨醇或马拉硫磷进行防治。

选择其中一种,稀释一千倍后喷洒,一周两次。

若出现的红蜘蛛比较多,使用10%苯丁哒螨灵乳油一千倍液和5.7%甲维盐乳油三千倍液混合,使用喷雾进行防治。

阿维菌素和甲维盐是一类吗?

如果说2008年国外产品的热点是康宽、福戈、垄歌和艾法迪等产品的话,那么国内产品的热点绝对集中在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上。08年威远的阿维菌素(蓝锐)在水稻上的销量突破1亿元,广西田园以全铲为代表的系列水稻杀虫剂(成份也以阿维菌素为主)销量也不会小。阿维菌素在水稻上的市场一下子打开,让国内很多厂家蠢蠢欲动,在09年纷纷推出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系列产品,以抢占水稻杀虫剂这块农药的最大蛋糕。

阿维菌素是一个老药,几年前已广为人知。我在这里先跟大家简单回顾一些阿维菌素的基本知识,然后关于阿维菌素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

1975年,日本北里研究所在土壤中发现1株菌株,它经发酵后的发酵液几乎无毒,但有很高的驱肠道寄生虫的活性。我们知道动物身上都有很多寄生虫,这些寄生虫不仅影响动物本身的健康(比如我们很多城市里养的宠物狗在2-3个月大的时候,常常为严重拉肚子,这其实是一种内寄生虫引起肠炎,如果不采取措施会引起小狗狗死亡。)而且会传染到人身上引起人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现在发现这么好的一个可以驱寄生虫的药,马上引起了美国Merck(默克)公司的兴趣。默克公司对该菌株进行深入研究,在1976年分离出其物质,并将它命名为Avermactin,中文名为阿维菌素。1981年阿维菌素真正商品化,默克公司作为兽药投放市场,当年获得巨大成功。1985年阿维菌素作为农药投入市场。我国从80年代末开始阿维菌素研究,1996年登记了第一个阿维菌素原药,到目前为止我国占全球80%以上阿维菌素产量,是真正的阿维菌素生产消费大国。阿维菌素发现及其应用是继青霉素科学对人类的又一巨大贡献,对全世界的农牧业生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我们讲的阿维菌素系列化合物实际上包括三类:阿巴菌素、伊维菌素和埃玛菌素。阿巴菌素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阿维菌素,伊维菌素主要用在兽药上,埃玛菌素的苯甲酸盐就是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和甲维盐有什么区别呢?前面讲过阿维菌素开始主要是作为驱寄生虫的药剂,虽然它是一种优秀的兽用驱虫剂,但是人们发现它经皮的毒性很低,但人畜口服的毒性较高,所以做成口服剂的话有一个矛盾:用量太低效果不好,用量太高安全性不好。为了改善这一不足,默克公司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改造,从中筛选了二个新的化合物即伊维菌素和埃玛菌素。伊维菌素明显地改善了人畜的急性口服毒性,所以现在兽用的阿维菌素驱虫剂一般都是伊维菌素成份。埃玛菌素则扩大了阿维菌素的杀虫谱并克服阿维菌素对鳞翅目害虫效果不好的特点。埃玛菌素的制剂苯甲酸盐就是甲维盐。所以说伊维菌素和甲维盐是原来阿维菌素的升级改良产品。伊维菌素的毒性更低,主要用在动物上(而且其结构更稳定,也是全球销量最大的阿维菌素系列。)。甲维盐的活性比阿维菌素高很多(胃毒毒性是阿维菌素的2146倍),而且对鳞翅目害虫表现出极高的活性(阿维菌素对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效果就不好,但甲维盐对斜纹夜蛾是特效的)。这些就是它们之间的区别。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阿维菌素是一种几乎能用于所有作物用来防止几乎所有害虫的一个效果很理想的药剂,而甲维盐是一种活性显著高于阿维菌素的同类药剂。

一、 阿维菌素是一个很好药剂,它广谱,活性高、防效好,这是大家公认的,大家在几年以前也老早知道。但在水稻上为什么直到最近才热门起来呢?

这主要有二个原因。(1)农业部给阿维菌素在水稻上使用设立了一个门槛,划了一条红线。大家不知有没有发现,阿维菌素生产厂家很多,但获得在水稻上登记的厂家却很少(包括复配制剂),威远算是一个,上海农乐有一个(2%阿维菌素,商品名叶不卷),钱江生化有一个复配剂,上海威敌也有一个复配剂,其他不知还有没有?这是由于阿维菌素对鱼等水生生物的毒性为高毒,其在水稻上的登记使用对水生生物存在着很大的危险。(2)是由于阿维菌素本身在水稻上的防治效果方面的原因。几年前,在国家下令全面禁止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前,农业部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组,名称大概叫“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筛选”,这个项目组主要是筛选出一些替代甲胺磷等农药的优秀药剂用于防止水稻害虫。项目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毒力测定,第二步是小面积室内试验,第三步是真正到大田试验。当时课题组就发现:在实验室毒力测定时,所有供试验的药剂中阿维菌素的毒力是最高的,但一到大田,阿维菌素的防效就不理想。农业部专家就分析原因,一部分专家认为是由于阿维菌素的易分解性,特别是遇光分解导致大田效果不佳,但没有取得最后的一致解释。当时大部分专家认为阿维菌素单独用于防止水稻害虫效果不理想,提倡阿维菌素和其他农药复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其防效。按照这样的结论,我国南京农业大学大名鼎鼎的药剂抗性研究专家沈晋良教授提出一个阿维菌素与哒嗪硫磷的复配剂,用于水稻田的推广。阿维哒嗪配方出来以后,有些植保部门很重视加以推广。但由于田间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现在市场上很少看到这个产品。阿维菌素在实验室内毒力很高但到田间表现一般的原因本人也不是很清楚,但威远或田园或其他一些阿维菌素的厂家可能清楚这个原因,不然他们的产品不会卖的这么火,也不好得到农民效果很好好的反映。

二、 都是同样含量的(比如都是2%)阿维菌素,为什么有些厂家的效果明显要好于另一些厂家?

不同厂家的阿维菌素效果存在差异,在一点是不容否认的,无论在生产中老百姓反映还是我们自己亲自做试验都发现这一现象。去年威远的蓝锐在市场上很火,老百姓反映效果也较好。(效果好的阿维菌素很多,不仅仅只有一个蓝锐。本人与蓝锐毫无利益关系,仅以其为例分析一下。)市场上对于他们是传言满天飞,有人说是里面加了违禁农药,比如有人传言里面加了呋喃丹,也有人说加了氟虫腈,更有人说里面加了甲胺磷。总之一句话,里面加了东西。到底里面有没有加东西?本人认为蓝锐里面确实是加了东西,而且很可能不止一种东西。不过,它里面绝对没有加违禁的东西,绝对不会加第三成份甚至高毒农药。原因是:我们自己(包括很多威远的竞争对手)检测过,里面确实没有这些东西。另一个原因是威远是一家上市公司,是一个很大的厂家,蓝锐又是它们的主打产品。如果里面加了违禁东西,那么目标太大,风险更大,威远的高层领导没有这个胆,威远它不敢。(这个事情如果查出来不是罚多少款的问题,而是要坐牢的)那么蓝锐里面到底加了什么东西?蓝锐里面加的第一个东西很可能是BHA或BHT,就是通常所说的抗氧化剂。我们知道阿维菌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它在光照和氧气存在下很容易分解,试验显示阿维菌素在形成药膜后,其半衰期仅为4-6小时,就是说阿维菌素打到水稻田里后过8个小时左右全部分解了。而要延缓它的分解一个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或添加抗氧化剂(BHA或BHT),而添加添加抗氧化剂(BHA或BHT)的效果要优于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所以蓝锐很可能添加了这个东西,才导致阿维菌素不易分解,从而表现出较高的防效。蓝锐里面添加的第二个东西很可能是有机硅或类似东西。以前叶面展着剂不能在阿维菌素类农药上使用,原因是使用展着剂后阿维菌素(包括甲维盐)在作物表面展开,从而形成一层很薄的药膜,在太阳光作用下马上分解而失去效果。但是可以添加渗透剂。有机硅兼有展着和渗透的作用。对于阿维菌素防止卷叶螟,为什么添加有机硅可以大大提高防效?这是由于阿维菌素药剂的作用方式决定的。阿维菌素的内吸性不好,触杀毒性一般,主要是通过胃毒发挥作用。氟虫腈或康宽喷到叶片上时,作物就能把药剂吸收进去从而使得整株水稻都有药液,害虫吃了随便那片叶都会中毒而死。阿维菌素不能。阿维菌素直接喷到卷叶螟身上而导致其死亡这个效果也不好。阿维菌素最好是作用就是喷到水稻叶片后,卷叶螟吃了被喷到的叶片后中毒死亡,这个就是胃毒作用。(卷叶螟吃了没有喷到的叶片是不会死的)。所以阿维菌素喷药时就要相当仔细,最好能够喷到每一张叶片。当然这是做不到的,老百姓一般只能喷到大部分叶片,而且只能使叶片的一部分喷到药液(没有喷到药液的部分还是会被卷叶螟危害的)。有机硅有很强的展着和渗透作用,只喷到一张叶片的一小部分整张叶片就会布满药液,卷叶螟吃了布满药液的叶片后马上中毒,慢慢死亡了。所以有机硅对阿维菌素提供卷叶螟防效有很大的增效作用,原因就是这样。

在炒菜的时候,在菜肴里加点味精不但不违法而且可以增加菜肴的美味,但是如果在里面加了毒药(特别是这个菜是炒给别人吃的时候),那就是犯罪。同样,蓝锐在里面加了这些东西不违法且大大提高了药效。这是蓝锐这些阿维菌素比另一些阿维菌素效果要好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蓝锐本身的质量做得比较好。上面提到默克公司1976年分离出阿维菌素后研究它的结构,发现总共有8种异构体(就是分子式相同而分子结构不同),共可以分为4类,分别称为A1,A2,B1,B2。每一类有可以分成2小类,就是说A1类可以分成A1a和A1b,类似的B1类可以分成B1a和B1b等,同一小类中前面一个量比后面一个要高4倍左右,就是说A1a的量一般是A1b的四倍。上述4个类中活性最高的是B1类(相应的2个小类称B1a和B1b),而B1类中又是B1a的活性最高,就是说在所有的阿维菌素中活性最最高的是B1a。现在我们的阿维菌素说含量为2%其实指的是B1的含量为2%,而国家规定B1a的含量必须占B1总含量的80%以上,也就是说B1a的含量必须达到2%*80%=1.6%以上,这样才是合格的。前面看到B1a是活性最最高的,如果同样是标注2%的阿维菌素,一个厂家提高其B1a的含量,比如达到95%,那么其总含量2%中B1a的实际含量就会变成2%*95%=1.9%,比上面的1.6%多出0.3%,效果当然就比较好。蓝锐很可能是提高了B1a的含量,所以它会比其他的阿维菌素效果要好。这可能也是威远自己生产原药的一个优势。

三、 生产实际应用时,为什么甲维盐防治小菜蛾的效果不如阿维菌素?

我们知道,甲维盐是阿维菌素的升级改进产品,其活性要远远高于阿维菌素,比如其胃毒毒性是阿维菌素的2146倍。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甲维盐的效果要明显好于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理应甲维盐的效果要好于阿维菌素。但生产上我们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的效果要好于甲维盐,这又是为什么?

这里涉及到阿维菌素系列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正温度系数规律。简单地说就是阿维菌素系列产品对害虫的杀虫毒力(特别是胃毒毒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甲维盐与阿维菌素随温度升高而毒力增加的幅度不一致。16℃时,相同含量的甲维盐的活性是阿维菌素的2-3倍,从16℃到22℃,阿维菌素的毒力(均指胃毒毒力)增加6倍左右,而甲维盐的毒力仅仅增加了2-3倍,就是说到22℃左右时相同含量(注意这个相同含量)的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毒力实际上是不相上下的。但是我们知道生产上使用的阿维菌素含量一般是高于甲维盐(甲维盐生产上大多是1%或0.5%,而阿维菌素一般是1.8%或2%的),稀释倍数一般也是甲维盐高于阿维菌素(阿维菌素1000-1500倍,甲维盐2000-3000倍),这样导致真正使用时阿维菌素的有效含量要大大高于甲维盐,从而导致在22℃左右时阿维菌素的效果好像要优于甲维盐。而我们知道小菜蛾最适宜的温度恰恰时22℃左右,也就是说这个温度下小菜蛾才会大发生,所以就会出现甲维盐防治小菜蛾的效果不如阿维菌素的情况。

随着温度的升高,到25℃以上,甲维盐的毒力大大升高,甚至可以提高1000倍以上,而阿维菌素的毒力增加有限(也就几倍到10几倍)。所以这个时候甲维盐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卷叶螟的发生一般在28-30℃以上,所以防止卷叶螟应该是甲维盐的效果大大好于阿维菌素。斜纹夜蛾的发生一般在高温干旱的时候,也就是每年的7月-10月期间(盛夏),甲维盐的效果更是好于阿维菌素。

2009年阿维菌素市场已经硝烟弥漫,各个国内厂家都纷纷调整价格(价格都在3万多点一吨),调整包装规格(许多厂家增加了200ml或300ml适宜水稻推广的规格),战争一触即发。中原逐鹿,谁执牛耳?执牛耳者,会是另一个蓝锐或全铲吗?本人拭目以待。

生姜入地窖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生姜腐烂并长时间保存?

生姜即将产新,很多姜农怀揣喜悦的同时已经开始着手腾窖了。生姜贮藏意义重大且方法多样,其中窖藏储存是广大姜农朋友的主要选择,为了使大姜得到更好的保存,下面简要介绍窖藏储存的方法:

一、新窖选址、老窖消毒

新建地窖,宜选向阳、背风、地势高燥处。老窖要提前通风换气,降温排湿,生姜进窖前用以下方法防病虫害:

(1)火烧烟熏枯枝秸秆进行火烧烟熏消毒,当枯枝秸秆成为灰烬的时候就成为了草木灰,铺在窖底就是天然的杀菌除虫剂。廉价,实用,效果好。

(2)铲窑壁对于老窖要先清除2-3厘米厚的老土层,将老土层中的残留的病原菌,虫卵铲掉,然后再将清除掉的土层集中扫出窖外。

(3)杀菌除虫以上步骤完成,最后一步菌灭立康30ml+70%恶霉灵10g+甲维盐10g兑水15kg均匀喷淋窖底及四壁,密闭3-5天。

二、生姜采收要求

一般生姜当天采挖后,当天下窖贮藏,否则不利于贮藏。

三、生姜入窖摆放

先在窖底铺一层4-5厘米厚的细沙,然后开始摆放,一层姜一层沙,沙厚2-3厘米左右,最上一层姜距离窖顶30厘米上下。整个操作过程切勿碰伤姜块。

玉米螟虫打什么药

一般可亩用30%乙酰甲胺磷150-200ml,或者福戈10-12g,或者康宽5-10ml兑水30-40kg喷雾防治玉米螟虫,除了药剂防治外,还可合理利用玉米螟虫的天敌来防治,比如可利用赤眼蜂以及黑卵蜂进行防治。在防治成虫时,可利用它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大量的成虫。

一、玉米螟虫打什么药

1、药剂防治

(1)一般每亩用30%乙酰甲胺磷150-200ml,或者康宽5-10ml,或福戈10-12g,或甲维盐高氯等药剂兑水30-40kg喷雾防治玉米螟虫。

(2)每亩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450-500g,1%甲维盐30ml,或毒死蜱等药剂拌10kg细沙制成毒土后丢心进行防治。

2、其他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合理利用赤眼蜂、黑卵蜂、寄生蝇、瓢虫、步行虫、草蜻蛉等天敌,以此来防治玉米螟虫。

(2)诱杀成虫:因为玉米螟的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因此设置黑光灯,以此来诱杀大量的成虫。

二、玉米螟虫的危害症状

1、在玉米心叶期,大部分初孵的幼虫会爬进心叶中,取食心叶的叶肉,只留下白色薄膜状的表皮,一般大部分2-3龄的幼虫也会爬进心叶中进行危害,当心叶展开后会出现整齐的排孔,然后会爬进茎秆中继续危害,在蛀孔口处常常堆有大量的粪渣,当雄穗被蛀后,容易折断,从而影响授粉。

2、在玉米抽穗后螟虫会钻入茎秆中,影响雄穗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减产,在穗期,螟虫会危害雌穗、嫩粒,导致籽粒缺损,并出现霉烂,导致品质下降,一般还会减产10-30%。

3、当苞叶和花丝受到危害后,会导致缺粒和秕粒,在茎秆、穗柄以及穗轴受到危害后,螟虫会在里面弄出1个隧道,从而导致水分、养分无法正常运输,增加茎秆倒折率。

4、玉米螟虫幼虫进入玉米主茎或果穗中后,会使玉米茎折断,导致玉米营养供给量不足,从而导致使玉米减产降质。

中等毒性、被广泛应用多年,这样的毒死蜱为何屡陷被禁漩涡?

近几年,39种高毒农药相继落入被砍的命运。2016年12月31日,毒死蜱开始在蔬菜上禁用,个别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毒死蜱限用的措施,引起业界和舆论哗然。

毒死蜱会不会全面禁限用?业界在关注、猜测、担心、甚至担忧!

前不久,美国环境保护署拒签“在美国禁止使用毒死蜱”的禁令,之后,澳大利亚重审毒死蜱也作出积极评价,这些重磅信息似乎让毒死蜱有了翻案的机会,将重新获得新生。

原药产能十万吨,多种作物广泛应用,这样的老产品不容忽视

毒死蜱作为一款高效、广谱、安全的有机磷杀虫杀螨剂,是目前国际市场上使用最广泛、性价比最理想的的农药产品之一,在害虫综合治理领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在国内,毒死蜱原药产能十万吨左右,随着产业升级和环保整治力度加大,产业集中度在逐步提高。目前国内能稳定生产供货的有:浙江新农股份、江苏丰山、红太阳、湖北_星、连云港立本等。

另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毒死蜱制剂(包括复配制剂)年销售量在46000吨,防治面积在6.5亿亩次左右,销售金额达13亿元。

从中国农药信息网上显示,毒死蜱单剂和复配产品目前仍有1083个产品,其中,单剂619个,复配制剂462个,另外田间试验的有282个,涉及到登记的原药生产企业70多家,制剂生产企业498家。

毒死蜱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柑橘、苹果、茶树等果树、大田上依然有很好的效果。况且,在甲胺磷、杀扑磷等被禁后,毒死蜱成为替代它们的主要角色,前景仍旧大好。

防治蚧壳虫占据七八成的市场份额

杀扑磷是蚧壳虫的特效防治药剂,但自2015年在果树区被禁后,目前在果树上防治蚧壳虫方面缺少好的成分,单一的噻嗪酮(公认的对蚧壳虫效果好)已经对蚧壳虫效果一般;同时,在防治蚧壳虫方面除了外企的几个专利成分外,国内企业一般都会使用毒死蜱的复配产品。

目前在果树区,毒死蜱成为替代杀扑磷最主要的产品,防治蚧壳虫的药剂市场中占有七八成的比例。

据了解,蚧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果树如柑橘、荔枝、芒果、苹果、梨、桃等都有发生,是最常见且难防治的害虫。常规药剂很难透过蜡质层杀灭蚧壳虫,危害会进一步扩大,导致减产;毒死蜱由于具有触杀、熏蒸、胃毒的作用,在防治蚧壳虫成虫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一旦被禁止,能完全取代毒死蜱所有优势的新成分还没有

随着杀扑灵、克百威、丁硫克百威等农药的禁用退市,酰胺类杀虫剂抗药性的快速发展以及烟碱类农药因为对蜜蜂毒性问题的凸显,我国农作物害虫的防控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杀扑灵禁用后蚧壳虫的防治难题,克百威禁用后地下害虫的防治问题等。

中国是个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根本。正如美国环保署署长普鲁特说:“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对禁止使用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剂毒死蜱的确认步骤,必须通过健全的科学手段来决策,而不是通过主观决断来确认。”

基于上述,毒死蜱现阶段市场是不能完全被替代的,目前能够替代毒死蜱广谱高效的杀虫剂产品很少;根据我们调研,在柑橘上,螺虫乙酯、噻嗪酮、噻虫嗪、氟啶虫胺腈等产品比较多。在蔬菜上,甲维盐、功夫、联苯菊酯、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比较多。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替代品在应用过程中一些也产生抗性,它们仅仅能取代毒死蜱的部分功能。

所以,现阶段毒死蜱不应该禁止使用,以免导致次要害虫的再猖獗、害虫抗药性的加剧和种植者成本的提高。

毒死蜱应用多年,在安全用药指导方面是比较完善的。毒死蜱的禁限用应综合考虑了毒性、职业健康、安全、残留、贸易、环境、效率和作物安全,以科学的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的手段来决策,而非主观臆断。美国EpAHE和澳大利亚ApVMA的举措,保护了毒死蜱这样一个高效广谱非内吸性杀虫剂品种,保护了生产者、种植者的利益,为全球粮食安全生产增加了保障。

从这次美国EpA和澳大利亚ApVMA的决定来看,并基于毒死蜱产品的特点、农作物害虫的发生趋势及农药研发的现状,毒死蜱在短期内不会被全面禁限用。但从生产、销售、使用上,我国要加强环保清洁生产、积极合理指导、安全科学使用毒死蜱,让毒死蜱在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IpM)上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对于毒死蜱是否被禁止,看行业人士怎么说?

陶氏益农毒死蜱产品经理董佳嘉

毒死蜱在蔬菜上禁用,是出于其长残效容易造成残留超标而做的决定。但客观地说任何杀虫剂都有相应的安全采收期的要求,只要严格按照标签的要求来使用的话,这种风险是有限的。但政府做出蔬菜禁用的决定,确实有现实的原因就是很难百分百让农民按标签使用,我们完全支持。

目前,毒死蜱作为销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有机磷产品,从作用机理、杀虫谱广、性价比等方面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对地上害虫还有地下害虫的防治,都有其独特之处,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农民对其特性和使用方法也相当了解,纵观目前市场上的杀虫剂产品,能完全取代毒死蜱所有优势的新成分还没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说要全面禁用毒死蜱是不现实和不科学的,重点还应该在于管理、在于教育农民科学用药。

浙江新农股份副研究员范坤成

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禁用后,毒死蜱在替代高毒农药上担当了主要角色,它具有胃毒、触杀、熏蒸三重作用,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柑橘、苹果、蔬菜、茶树等多种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农民的增产增收,降低用药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毒死蜱是广谱高效杀虫剂,不内吸,不淋溶,属于中等毒性,我们不能谈药色变,更不要跟风,要理智客观看待,积极引导,科学合理使用毒死蜱!

海利尔药业集团毒死蜱推广应用产品经理杨少彬

毒死蜱在蔬菜上禁用引发了连锁反应,果树区、大田区的议论纷纷让毒死蜱饱受争议,慢慢减少了对毒死蜱的推广。其实,在果树区,杀扑磷的禁用,单一的噻嗪酮已经对蚧壳虫效果一般,国内外毒死蜱及其复配产品仍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毒死蜱对果树上的绵蚜效果也不错。另外,一些地下害虫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药剂,毒死蜱效果仍然优异。总之,毒死蜱作为一种高性价比的产品,在大田区的害虫防治,果树区清园,蚧壳虫及绵蚜防治还是值得去推广的,现阶段还不能完全被替代。

燕化永乐毒死蜱产品经理郑传杰

毒死蜱在国内属于万吨级产品,在整个杀虫剂市场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花生面积的增加,毒死蜱在防治花生地下害虫方面作用明显,“2018年毒死蜱要全面禁止”的言论有点危言耸听了。毒死蜱是使用时间很长的老产品,农户对它也有很强的认可度,所以销量并没有因为是否禁止受到影响。毒死蜱属于中等毒性,从长远来讲,有可能会被禁止,但目前能够完全代替毒死蜱的药剂很少。

陕西先农营销总监李红超

果实蝇用什么农药好

目前,火龙果陆续成熟上市,但在果农们欣喜采摘的同时却发现一些果实上有小黑点,切开仔细看里面还有幼虫,这是什么情况?其实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果实蝇!

为害症状

当火龙果果皮转红果实成熟时,果蝇会产卵在将成熟的果实表皮内,孵化后幼虫取食果肉,导致裂果、烂果,被害果表面完好,细看有虫孔,手按有汁液流出,切开果肉已腐烂,有许多蛆虫。

虫将卵产在火龙果果皮下,卵孵化后,幼虫先在果实表层为害,然后向果心蛀食,随着幼虫的蛀食为害,果肉逐渐软化、变褐、腐烂。一般幼虫在果实内5-6天便发育成老熟幼虫,然后咬破果皮脱果,脱果孔1毫米大小。

一个果实上往往有多头果蝇为害,幼虫脱果后果皮上留有多个虫眼。

雌成虫深黑色,两复眼间黄色,单眼排列成三角形,额缝弯曲成钟罩形,近额缝两侧各有1个黑色大圆斑,触角具芒形,芒细长,胸部黄色,布有黑色和黄色短毛,前胸背板黑褐色,具2条黄色纵纹,腹部呈赤黄色有"丁"字形黑纹。卵乳白色,棱形。幼虫黄白色,圆锥形。

生活习性及传播

该虫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一年发生10-11代,在冬季较暖的地区无严格的越冬过程,在有明显越冬的地区以蛹越冬。发生不整齐,同一时期各种虫态并存。成虫羽化后需经一段时间(夏季10-20天;秋季25-30天;冬季3-4个月)营养补充,使性成熟后才能交尾产卵。

幼虫在果实内蛀食5-6天,老熟后脱果落地化蛹,蛹羽化成虫继续产卵发生下一代,有世代重叠现象。

成虫寿命可达60-70天,可多次交尾、产卵,每只雌成虫产卵量在400-1000多粒。

成虫飞行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在较大范围内寻找适宜的寄主和传播。雄成虫对性诱剂非常敏感。

果蝇成虫为舐吸式口器,主要以舐吸水果汁液为食,对发酵果汁和糖醋液等有较强的趋性。果蝇成虫飞翔距离较短,多在背阴和弱光处活动,多数时间栖息于杂草丛生的潮湿地里。广东以5-10月发生量最大。

雌虫产卵于成熟中的果实,幼虫和蛹在果实中。

1、卵和幼虫可通过受害果品随国际国内贸易、交通运输、旅游等人类活动作远距离传播、扩散;也可通过河流等将受害果带到异地而传播。

2、蛹随果蔬苗木的运输、携带也是一个重要的人为传播途径。

3、成虫可较长距离地飞行传播。

防治方法

由于果实蝇的危害方式与其它害虫不同,还有其迁飞特性和较快的繁殖速度。因此用一般化学药剂防治的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想要有效防止果实蝇就要从多方面着手,综合防治。

1、诱杀成虫

6-10月为果实蝇爆发期,注意在高峰期更换补充。诱杀的产品有物理诱虫板、引诱剂、诱虫灯、全逮诱捕球等。

关于引诱剂:

一是用“甲基丁香酚”引诱剂诱杀果实蝇的雄虫或用“猎蝇”诱杀(雌雄双杀);

二是用适量杀虫剂(如敌百虫)涂抹于香蕉皮或芒果皮放置田间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对颜色、气味等的趋性进行分期诱杀,建议将诱杀点设置在园区周边。

2、做好园区的排水工作,控制园区湿度,控制虫蛹的孵化。同时每亩滴灌或冲施嘉美红利1袋+嘉美脑白金1袋,或嘉美红利1袋+嘉美海力宝2-3千克,叶面喷施1000倍液嘉美脑白金,增强火龙果抗病虫害能力。

3、在出现有针孔的落地果时,及时带出园区销毁,对地面喷药,可用进入土壤中持效期较长的48%毒死蜱乳油+5%阿维菌素+嘉美红利1000倍液,喷透表土(让药液渗入3-7厘米的土壤中,持效期约为20天以上),以毒杀化蛹前的幼虫。

4、由于果实蝇类害虫在产卵期需取食介、蚜、粉虱等害虫排泄物以补充蛋白质营养,才能使卵巢发育成熟。因此,果园中要对上述害虫进行及早防治,以断实蝇类害虫产卵前的食物源,以减少实蝇类成虫的进入果园危害。

5、在成虫有一定量进入园时,用阿克泰+嘉美红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或滴灌,同时用甲维盐、烯啶虫胺或噻虫嗪+联苯菊酯+嘉美金点1000倍液等药剂,在傍晚对茎叶喷雾,以杀灭入侵的成虫(注意在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6、果实套袋。在果实幼果期果实未被果蝇产卵前及时进行套袋,可有效防止成虫产卵而造成危害。

7、田间管理。做好果园清洁是防治果实蝇的关键一步,果实蝇以花蜜和腐果为食,因此要及时清出园内花尾、落果、烂果,进行集中处理。以免为果实蝇繁殖提供温床。同时火龙果残花、花尾也为害虫虫卵提供生长环境,尤其是经高温雨水后的残花,里面更容易生虫。最后,做好园区的排水工作,控制园区湿度,控制虫蛹的孵化。

8、化学药剂推荐:23%的高效率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巴斯夫的10%顺式氯氰菊酯乳油,高氯.吡虫啉悬浮剂,吡丙醚.吡虫啉悬浮剂,5%阿维菌素,5%甲维盐,烯啶虫胺或噻虫嗪+联苯菊酯+嘉美金点10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施防治。

9、注意果实蝇喜欢危害的作物有番石榴、杨桃、莲雾、芒果、西瓜、冬瓜、苦瓜、黄瓜等作物,当园区周边有这些作物时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