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足球资讯 足球资讯

体育赛事绩效评价报告_体育赛事效益评估怎么写

tamoadmin 2024-07-17 人已围观

简介1.布里斯班申奥成功,“奥运经济”可以为澳大利亚带来什么?2.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会的大型体育场馆目前的运营状况如何?盈利还是亏损?3.撰写体育产业调查研究报告有哪些内容4.3万人左右大型演出如何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最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呢,就是奥运会可以为一个国家打知名度,让全世界都更加的了解,这个国家,另外一方面的话,举办奥运会必然会有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进行消费,从这一点来说的话确实能带动

1.布里斯班申奥成功,“奥运经济”可以为澳大利亚带来什么?

2.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会的大型体育场馆目前的运营状况如何?盈利还是亏损?

3.撰写体育产业调查研究报告有哪些内容

4.3万人左右大型演出如何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体育赛事绩效评价报告_体育赛事效益评估怎么写

最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呢,就是奥运会可以为一个国家打知名度,让全世界都更加的了解,这个国家,另外一方面的话,举办奥运会必然会有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进行消费,从这一点来说的话确实能带动相关的产业。

布里斯班申奥成功,“奥运经济”可以为澳大利亚带来什么?

体育能否成为一种产业,如何从理论上来鉴定体育产业,在前几年还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如何理解和处理好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关系,现在仍然有不同的见解。但现在人们不再去争论这些问题,因为大家在发展产业这个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识: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体育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已经被中国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大在文件上予以确认了。朱总理也曾在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关于体育消费的问题。当体育产业发展方向已经明确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了一场似曾见过的争论。教育界也在争论这个问题,而且是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中进行的。争论的焦点与体育有点类似,相信大家都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种说法是:教育是一种产业,教育可以搞产业,而且教育是大产业,是朝阳产业,是永不衰落的产业,是非常广阔的消费领域和投资领域。而另一种说法是:教育不是产业,不能搞产业化,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是提高人的素质的高尚事业,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不能以金钱为重心。我想,这个问题的争论结果应该与我们体育产业争论的结论是差不多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体育产业走在前面了,大家可能看到这一点了,我想无论是文化还是教育,势必都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因为改革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不论是文化、体育,还是教育,不可能统包、全揽。而且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市场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这个市场化肯定会进入教育领域。从今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经费来看,增加幅度有26%多,这个幅度还是较大的。但是和教育的需求差距还是很大,所以我认为教育势必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路,教育从市场得到的经费份额会越来越大。

下面分三个题目向大家介绍一下。一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二是体育发展的一些问题;三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思考。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也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和其他产业相比较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1995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1995-2010年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纲要指出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是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纲要规定的具体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上形成以主体产业为基础,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现在正处于世纪之交,我认为纲要所规定的近期目标已基本上实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以本体市场为主体的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

第二,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扩展,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

第三,社会投资办产业的形式发展很快,涌现了一大批符合现代体育制度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

第四,确立和形成了保证体育事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筹资机制。

第一方面,以本体市场为主体的体育市场已初具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市场是连接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中心环节。体育产品虽然是以精神和服务产品为主的产品,但也要遵循这一规则。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以体育市场的发展为前提。在很大程度上,体育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当是门类齐全、层次有序、结构合理的组织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在体育市场逐步由过去的零星单一、主次不清,向本体为主、层次分明、全面发展推进。目前,基本框架已趋清晰。基本包括竞赛表演市场、健身市场、技术培训与咨询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旅游市场。

竞赛表演市场:广大群众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奠定了竞赛市场的基础,同时,我国竞赛制度的改革--主客场赛制和俱乐部的实行推动了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相当稳定的观众和球迷群体,竞赛表演市场也在逐步扩大。足球是我国最早步入市场的项目,1998年足球甲A联赛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为2.13万,门票总收入1亿多元。甲B联赛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也达到了1.37万。整个甲级联赛总计580多万观众。按保守估计,甲A俱乐部的市场收入平均达到2500万元。谈到足球,大家可能认为男足今年没有冲出亚洲,而且在国内联赛中还有很多球,伤了球迷的心。但从另一方面看,足球的魅力也是实实在在的,虽然没有冲出去,但是国内球迷群体、足球市场还是比较稳定。篮球市场比足球市场起步较晚,但是最近几年的运作还是比较成功的,而且篮球市场的培养更加注重完善竞赛办法,营造赛场气氛。如,每场比赛分成四节,增加表演以吸引球迷和观众。98赛季篮球甲A联赛进行了172场比赛,一个赛季现场观众总人数为67万多人,平均每场3700多人,绝大多数赛区上座率在75%以上。赛季门票总收入也达到了410多万元。目前我国篮球人口有两亿多,占全国总人口的19%。可见,篮球竞赛市场的发展潜力还很大。排球联赛市场经过三年多的培育,联赛整体形象、办赛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98赛季经营收入达到了1200万元。除了刚才讲的三大球类竞赛市场之外,其他方面如乒乓球的"CCTV"乒乓球擂台赛、保龄球擂台赛也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健身市场:健身市场是体育市场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体育市场的主体市场,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性的消费市场。是随着国民经济实力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收入的增加,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消费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恩格尔系数也由18年的57.4%下降到目前的46.4%,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为体育健身消费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多层次多项类多形式的需求,为健身市场提供了无限空间。从最近体育场馆的资料调查看,体育场馆90%的消费者一次平均花费 50元到 100元左右。在开展全民健身比较好的城市中,上海有43.7%的市民每月的体育消费(包括健身,购买体育服装等支出)达到了100元以上。而根据北京石景山体育馆提供的资料,一个羽毛球馆周末日流入资金平均为一万元左右。由于群众健身消费的增加,促使了体育场馆的全面开放,既满足了锻炼消费的需求,同时又激励了社会,个体,企业投资兴建体育场所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市场机制。在许多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统计体育事业的产值时,把体育用品市场的产值都计算在内,因为体育用品的消费市场是以体育的各类人群对体育消费为前提,同时体育用品生产的标准、规格和实用功能,又是以体育项目的要求作为基点的。因此体育用品市场是体育市场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除日常消费之外)占重要消费支出的第六位,第一位是子女的教育,第二位是家用电器,第三位是住房,第四位是书报,第五位是高档服装,之后是体育用品消费,家庭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平均在2000元左右。国家体育总局借鉴国际上发展和规范体育用品市场的经验和做法,从1993年起,每年举行体育用品博览会,至今已举办了七届。应该说每届都比上一届跨了一个台阶,博览会已经成为连接生产、沟通用户的桥梁纽带,成为展示成果,导向生产、技术交流的重要舞台。去年的福州体育博览会有460多个企业参加,展位数达到了1998个,实际上已经超过了2000个,比1993年的第一届博览会增长了37倍。今年10月,在成都的体育用品博览会,展位有2100多个,500多家企业参展。它也是展示名牌的展示会,而在1993年以前,它还只是叫做器材供应会议,形式也只局限于边展边销售。今年的博览会在几个重要环节上也具有了鲜明的特色,一个是展位的形式向国际化迈进,一个是突出科技特色。而且服装器材设计上很有特色。现在我们就接到8个大城市的2001年博览会申报的信息。北京承办2001年世界大会,也要申办2001年中国体育博览会。广东承办2001年九运会,也要申办中国体育博览会,而上海也加入了竞争申办的行列。大家都能感到体育博览会不但会带动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带动了地方产业的发展。2000年的体育博览会将由长沙承办,原因是长沙将举办第五届城市运动会。由于体育博览会的成功,促进了我国体育用品的发展,我国的体育用品企业,特别是生产健身器材、运动服装、运动鞋帽的企业,在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等综合实力上已经取得了飞跃。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体育用品生产值19年达到38.6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16.6%。体育用品企业是在良好的体育环境下和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长起来的,数量也由解放前的几家发展到现在的几千家。

体育**市场:批准的**只有两家,一个是体育**,一个是**。国家体育总局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使体育**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市场越来越大。到今年为止,体育**已经发行了100个亿。公益金全部用于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的开支。目前体育**已经发展成为体育产业的支柱之一。

第二方面,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展,体育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在不断提高,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对发挥着配置作用,所以许多体育资产和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这些年来我们在开发产业领域方面,从两方面进行,一为有形资产的经营,二是无形资产的开发。有形资产的经营主要为非经营资产转经营资产。体育部门和体育事业单位在保证事业任务和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政策和法规将闲置的土地、房屋、设施和设备等行政事业性资产由非经营性使用转为经营性使用,并获得一定利益和收益,这种非经营转为经营是正当的,在当前是必要的。据了解,在当前体育系统中,存在着这种相当普遍、相当规模的活动。其经营形式是三种:一种是出租形式,一种是内部经营,另一种是对外投资。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出租出借为主,因为这种形式操作比较简便,经营收益也比较直接,但是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弊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健全和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大大增强。目前,非转经的形式大都是合资和股份制,从立项到可行性分析,从评估到签定协议都比较规范.应该说近几年体育的非转经在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转变。第二为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体育无形资产指不具备实物形式但能为体育部门和体育组织使用,具有使用价值并带来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和。近几年来,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经营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个为体育比赛、活动和体育组织冠名权的开发;第二个为体育比赛、组织的标志、专利以及使用权的开发;第三个为体育赛事转播权的转让;第四个为体育组织和运动员名誉肖像权的投资经营和广告活动。

在体育比赛和职业俱乐部赛事冠名权开发方面,有关项目的协会取得很大成绩。1998年维达杯全国排球联赛的冠名权收入是800万元。中国篮协将男篮甲A联赛冠名权和推广权及75%的广告场地权整体转让给国际管理集团,每年收入300多万美元。而冠名权的收入则是俱乐部的主要收入,在男篮甲A俱乐部中,北京奥神的冠名权收入就达到了600万元,全国12家甲A俱乐部冠名权收入达到4600万元,平均每家达到380多万元。全国甲B俱乐部冠名权转让收入达到1835万元,其中,最高的深圳润讯达到600万元。各排球俱乐部冠名权转让收入在100到500多万元不等。足球甲A,俱乐部除冠名权收入之外,还进一步开发城市和球队的冠名权。而每逢国际大赛,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代表称号和标志的特许使用权等方面获得的收入也是很可观的,1998年第13届亚运会有30家中外企业购买了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标志称号和特许使用权,赞助款物达到3800万元,其中资金有2300多万元。格威特公司以900万元夺得了唯一指定领奖装备的称号。而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权,无论从市场经济法则讲还是根据国际惯例讲,理应属于赛事主办者,在国外,体育赛事的转播权转让收入也是一项很大的收入。我国电视转播权的市场机制有一定进展,但是还不规范,关系没有理顺。

第三方面,社会投资办产业的态势发展很快,涌现了一大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多种所有制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和企业集团。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体育消费需求迅速扩张。许多健身性很强,受大众喜欢的体育项目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近几年来,一大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体育经营企业如春朝涌动,迅速涌起。除了上面讲的一些名牌企业去兴办足球、排球和篮球甲A甲B俱乐部外,更多的中小型企业把投资的热点放在了群众参与性的消费市场上,如健身健美、保龄球、台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等项目。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型体育经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根据上海提供的资料,1996年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海内外各界对保龄球一个项目的经营投资就达到10亿元,室内溜冰场的投资达到2亿元。19年广东省全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专门性体育经营企业达1700多家。深圳市体育企业就有160多家。19年营业额达5亿元。北京市1998年体育经营场所已达5000家,年营业额6亿多元,上缴税金7800多万元。在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和安徽省体育经营场所都已达到3000家。

1996年中国第一家带有体育产业性的股份有限公司--北方五环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春成立,10月份其股票在深交所上市发行,该公司经营建设的长春体育馆已投入使用并为九冬会开闭幕式和比赛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受到了好评。1998年3月,中国体育产业最大的股份制企业--中国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3月27日在上海证卷挂牌上市,公司注册资本1.8亿元,净资产4.5亿元。该公司以大型体育健身设施开发建设和经营,各种赛事承办,体育广告,体育旅游、保险代理等为主线,进行体育产业综合开发和经营。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国家体育总局向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实现资产优化组合,调整企业产业经营方向迈出了战略性的一步。

第四方面,确立和形成了保证体育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筹资机制。这是体育系统发展产业的主要目的。搞产业、市场是为了从市场得到更多的经费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目的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的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在的配置的方式上,不再是单一的主体,主要起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从目前国家发展的实际看,财政补助收入仍然是基本的,必不可少的,而且每年都有一定的增幅,但是,由于国家不可能统包全揽,所以要逐步建立公用支出体系,凡是进入市场的国家财政不再管,国家财政不再进入竞争领域。这样,体育产业和市场不断发展,体育经费也逐渐从市场获取。从这几年的实际情况看,经费的市场配置量越来越大,具体表现在经营收入、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投资收入每年都在以较大幅度增长。从这几年来看,全国体育经费仅占国家财政支出的0.4%,19年增加到30.56%,这主要是因为八运会各个省加大了对体育经费的投入。而到了 1998年又大幅回落为0.4%,因为八运会一过,进入休整期。19年,全国体育经费拨款34亿元,非财政收入达到14.7亿元,非财政收入相当于财政补助收入的43.04%,这个比率从市场份额来说已经很大了,全国体育事业单位的平均经费自率平均为50-70 % 。1998年全国体育经费拨款38.5亿,非财政收入为19.l亿,非财政补助收入相当于财政收入的49.6%。这个比率从市场份额来说,1998年比19年又有提高。从国家体育总局资料来看,1993-1998年6年间体育事业单位非财政性收入达到13.6亿元,体育事业单位产业性创收收入以每年42.77%的增幅增加,而全国财政补助收入增幅为12-13%。体育系统大力推行社会化,产业化,大力开拓体育市场,就今年来说,非财政性收入平均增幅为42.77%,说明没有市场,没有产业开发,仅中国财政每年12-13%的增幅是远不能满足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的,因此必须确立和保证体育事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筹资机制。这是从以上四个方面讲了体育产业发展的情况。

体育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也形成了一定规模,而且前景光明广阔,但是,就全国总体而言,产业规模还不是很大,发展很不平衡,结构不够合理,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和法规建设也不适应产业的发展。目前阶段还是长期发展目标的初级阶段,体育产业化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发展很不平衡

目前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状况。首先是地域间的不平衡。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区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有很大差距。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市发展迅猛而且达到一定的质量,西部地区发展则比较滞后,个别地区的绝对差距甚至在扩大。应该指出的是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环境和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意识和工作力度方面问题。产业观念和市场意识有很大的差别,少数省市有产业条件但开发不力,有的市场利用不够。仅举体育**为例。发行体育**既是给予的一项很优惠的产业政策,也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但从全国发行体育**情况来看,极其不平衡。1998年度全国共发行25亿元的**,广东一个省就销售了49090万元,占全国总额度的近20%。广东一个省的发行数比西北、东北、华北三个大区13个省市发行的总和还要多。1999年的差距拉得更大。院批准发行40个亿,根据市场管理水平和市场容量预测,广东的额度为860万元,占发行总额度的22.44%,比三北地区另加西南地区四个大区18个省市预分的发行额度总数还要多,出现了畸形发展的状况。

其次是各运动项目间的产业开发不平衡。由于各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有差别,项目的观赏性也不同,因此其产业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有很大差异。球类项目市场开发好,非对抗性项目和部分室内项目的市场只是有了适度开发甚至没有市场。

第三,单位间由于过去经济体制下,土地、房屋、设施等资产配置方面的差别,也造成了产业收益上的差距。在地域间如何实现体育产业的共同发展,在项目间如何实现体育市场的共同繁荣,在单位间如何实现国有的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大的课题。

(二)产业结构还有很大的缺陷,产业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体育产业结构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本体产业发展还不够大,没有形成支柱性优势。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体育的支柱性本体产业应该定位于竞赛表演业、健身业和无形资产开发经营业。三大支柱性本体产业的定位主要是三大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所决定的。但是三大支柱性本体产业规模还有限,其市场运作也不够十分规范。另外体育产业结构的缺陷还表现在还有缺位的本体产业市场,如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虽然目前也存在一些交换交易,但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劳务市场和体育技术市场并未形成,少有的一些市场行为,如运动员转会也不够十分规范。

产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是体育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发展缺少可持续性活力,市场竞争力不强。已经建立的规模较大,但数量很少的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资产重组,扩充资本,包装上市后,如果不抓住抓好生产和经营这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撑环节并切实降低成本提高利润,那将会遭受到很大的风险。资产重组扩充资本是一回事,生产经营是另一回事。

(三)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优惠扶持政策

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因素中,消费需求是主要因素,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19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对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中消费占58%,投资占20%,净出口占22%。而在消费中,居民消费占81%,公共消费占19%,据此推算,居民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6.98%。体育消费属第三产业范围内的消费。增加体育消费就会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对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发展质量,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但是,如何增加体育消费,运用什么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和引导、扩大体育消费并无政策可循。我们再举体育**的例子,刚才已经讲了,发行体育**是给予的一项优惠的产业政策,同时在目前情况下,也应该是增加体育消费的一种途径,因为体育**的公益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全部用于支付实施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的有关开支,既有利于增加群众体育消费,也增加了投资。但是,到目前体育**的生存力显得十分脆弱,还没有给予明确长期稳定的发行政策。所以我们呼吁加快体育**立法,并积极创造条件发行以体育为载体的真正体育**。这是体育**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另外,我们建议和有关部门制定一些扶持体育产业发展,培育体育市场的相关政策,如鼓励社会和个体兴办体育产业的投资政策,相应的低息或贴息政策,减免税或税款返还政策,允许体育部门或单项运动协会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的政策。

(四)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

目前关于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立法,院的行政法规甚至法规性文件一项也没有,虽然一半左右的省、市、区等大多数省会城市均发布了地方性体育市场管理法规或规章,但管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仍需要通过高层次立法予以明确,如管理权限的明确划分,执法程序的完善和统一,法律责任的界定。在体育市场管理的实际中,部分体育经营项目存在着权限交叉,也就是说有的部门在越位,同时在不同的地区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甚至在同一地区由不同的部门同时管理,比如保龄球、台球。不到位的情况主要是指一些新兴的体育经营项目尚未实行有效的规范的管理,甚至没有人管理,对消费者的权益带来损害。因此,全国范围内对体育市场管理高层次立法的期望较高。另一个问题是尚未普遍建立行业管理标准。可以说,制定标准是行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但目前除个别地区在进行尝试外,全国范围内尚未启动,很多地区的管理停留在简单审查、许可阶段,未实现积极的行业管理。进一步实现体育市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建立行业服务标准是当务之急。

谈一谈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路。未来的五年到十五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奠定和完善的时期。新体制所覆盖的领域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整个再生产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体育是新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产业是整个市场经济框架的一个分支。因此,体育在进入新世纪后也面临发展和完善的问题,我们应该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四个有利于"为原则--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健康向上的体育需求;有利于市场机制的规范和发展。在四个有利于的前提下加快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的进程,大力发展、开拓体育产业。在未来的五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内,逐步形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

(一)要把体育产业纳入到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的格局中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大力的推进

我们要呼吁有关方面,特别是呼吁把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格局中。自19年开始,体育产业化进行了探索到现在,体育产业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显示出其经济方面的优势,并在引导社会消费、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显露出巨大的潜力。虽然目前我们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较小,发展不太平衡,但是应该看到其发展的潜力是不可忽视的。市场需求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各类体育消费正在逐步膨胀。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体育产业可以带动许多关联产业,包括第二产业中一系列相关行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相当的一部分行业的发展。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发展和生机,与体育产业关联较强、联系较为密切的行业就有六个:旅游业、服装业、交通业、建材业、通信业和机械业。在英国经济结构的42个部门中,体育产业的关联强度居第八位。而且,与体育产业有联系的不仅限于以上六个行业,还有广告业、业、业、新闻出版业等。正是这种较强的关联性使体育产业能够叠加到其他产业中去,创造1+1>2的效应。也正是这种较强的关联性使得体育产业具有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潜质。这是一项产业能否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特征之一。体育产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项非常有前途、充满潜力和机遇的产业,决定了它是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必然性,因此发展体育产业必须把体育产业纳入到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格局中去。要从这一高度来认识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作用,我想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认识。

(二)从战略上来讲,应该取因地制宜、梯度推进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方针

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民族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各地区的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和人文观念、消费意识差别很大,我们不可能要求一刀切,齐

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会的大型体育场馆目前的运营状况如何?盈利还是亏损?

奥运会,不仅仅是 体育 的盛会,更是一门生意。

奥运会的举办,可以拉动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 旅游 业、房地产市场、贸易、文化交流等诸多行业持续增长。是国家对世界进行展示的一张名片。

2021年,7月21日,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申奥成功,是该国继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第三个举办奥运的城市。

悉尼奥运会带来的改变

依然记得卡茜·弗里曼点燃奥运圣火的惊艳一瞬:

原来水与火是可以相融的

关于2000年悉尼奥运会,当时认为举办有很大的难处。众所周知,大型 体育 赛事的经济效益很差,这是一个世界难题。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在1993年针对奥运会的举办进行评估,它将为国民经济带来超过70亿美元的收益。但是其他机构的分析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塔斯马尼亚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州财政部的经济学家在1998年所做的估算表明,奥运会举办前后的12年中(1998-2010),其为GDP带来的增长可能仅为0.11%。一时间众说纷纭。

澳大利亚在悉尼之前曾举办过奥运会,但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却是另一回事。当时澳大利亚的电视机保有量不到10万台,甚至没有实时的国际卫星传输来转播比赛。

但是,2000-2020年,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经济发展脚步飞速。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澳大利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将其塑造成一个复杂的多元文化国家的全球形象。自此,全球各国重新开始认识澳大利亚,并增加与之贸易、投资的往来。2000年奥运会,悉尼奥组委直接盈利7.65亿澳元,并为悉尼带来8.8亿美元的 旅游 收益和87亿美元的综合海外投资。为整个国家直接创造了65亿澳元经济活动和增加27亿澳元的出口额。

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后,

澳大利亚GDP数据开始明显上升

尽管奥林匹克所带来的 旅游 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但其战略为向澳大利亚展示高度城市化,多元文化的 社会 提供了空间。

最为重要的是,悉尼奥运会的圆满成功举办,避免了让奥运会戴上“危险”的帽子。要知道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因组织不善以及轰动一时的奥运期间家庭恐怖爆炸案,让人们对于奥运会的安保措施一度怀疑。

在非常多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努力下,悉尼奥运会通常顺利进行,并获得了国际好评。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澳大利亚的国际评分一路走高。

2000年悉尼奥运会使澳大利亚人登上了世界舞台

作为澳大利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 体育 赛事,悉尼奥运会对澳大利亚整个 体育 运动发展都产生了连锁反应。

它的成功标志着澳大利亚有能力高效、灵活地举办大型 体育 赛事。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随后举办的几项澳大利亚重大 体育 赛事设定了标准—2003年橄榄球世界杯,2006年和2018年英联邦运动会,2015年亚足联杯,2015年板球世界杯和2020年女子T20板球世界杯。

它也为2022年FIFA男足世界杯的申请和2023年FIFA女足世界杯的成功申请提供了有力支持。

悉尼奥运会为以后的澳大利亚 体育 外交战略铺平了道路。这些措施包括澳大利亚在帮助其他国家举办重大活动(尤其是开幕式和闭幕式)方面的专业能力。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澳大利亚已经是举世闻名的 体育 大国。此后,澳大利亚可以声称自己是全球 体育 界的有影响力的参与者。

悉尼奥运会很,一年后9/11如果在这之前发生,这可能会造成极大干扰并且将奥运会的举办取消。与推迟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不同,悉尼奥运会也很没有与全球疫情同时发生,占据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2000年悉尼奥运会表明,未来的影响最终要取决于最初的规划。2020年9月15日-10月1日的那17天仍然是至今为止澳大利亚 体育 和 社会 历史 上重要的时刻,那时的澳大利亚处于全球的中心及焦点之中。

2032年的奥运将为布里斯班带来什么

为什么是布里斯班?

布里斯班,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也是澳大利亚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悉尼与墨尔本。布里斯班是1982年英联邦运动会、1988年世界博览会、2001年世界友谊运动会,以及1996年、2003年、2007年、2011年亚太城市高峰会和2014年G20峰会的主办城市,在2015年初,举办了亚洲杯足球赛。

2020年12月26日,位列2020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71名。布里斯班的实力十分雄厚。

既然实力很雄厚,举办奥运会自然很有底气。不过,奥运会的支出相当巨大,甚至后期奥运场馆场地的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成本一旦超过未来收入,很容易造成入不敷出,“奥运经济”为当地发展带来反效果。

不过,作为举办过两次奥运会的国家,早已考虑过这个问题。

仅申报阶段,布里斯班在奥委会可行性研究和向国际奥委会提交报告上花费不到1000万澳元,并已表示不会新建大型的奥运场馆。此外,凭借着曾经举办过众多世界级的峰会会,布里斯班无论是在基础建设还是在活动运营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方面是成本低了,另一方面是区域吸引力更大了。奥运势必会带来新的一波昆州人口增长。

对于移民澳洲的家庭来说,布里斯班甚至昆州一定是首选的目的地之一。纵观过去9年,昆州每年人口涨幅度都在0.64%-2.85%区间,这也远超全澳人口增长的平均值。

昆州估计奥运会将提供13万个直接就业机会。这使得昆州将引进更多的海外移民,不仅仅是高技术的技术性人才还包括投资移民(促进本地投资、生产、就业)。

房地产自不多说,布里斯班(昆州)的房产也是全球投资者爱好的目的地之一。奥运会的举办,将会再次带动一波房地产投资浪潮。

更有利的趋势是,布里斯班申奥成功,有长达11年的准备时间(此前北京奥运是7年),而且11年之后,相信世界的疫情早已过去,国际通行恢复如初。

澳洲联邦议员奥布赖恩(Ted O’Brien)在澳媒发文表示:“世界需要的是希望——相信美好的日子就在前方。”

撰写体育产业调查研究报告有哪些内容

营运状况目前来看还好了 鸟巢出了卖门票收入以外 还经常举办大型文体商演活动 收入也是不菲啊 至于水立方 现在里面已经变成了水上乐园了 名字叫欢乐水魔方 感觉还不错了 这两个肯定是盈利的 另外的一些场馆 名气小一些的如国家体育馆就不一定了 不过这些都是国家的公共设施 即使钱不够应该会有拨款的 而且北京作为全国中心城市对大型场馆的吸纳力还是很强的 还有更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北京奥运会的好些场馆都是建在大学里 奥运会结束就交个大学了 所以楼主完全没有担心这个的必要了

3万人左右大型演出如何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参考下,有用请纳,谢谢!

第1章:体育产业总体发展现状、趋势与前景

1.1 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

1.1.1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概况

1.1.2 中国体育产业总体规模

1.1.3 中国体育产业市场结构

1.1.4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

1.2 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进展与前景分析

1.2.1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概况

1.2.2 深圳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分析

(1)深圳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概况

(2)深圳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和空间布局

(3)深圳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进展

(4)深圳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1.2.3 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分析

(1)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概况

(2)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进展

(3)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工作思路

(4)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1.2.4 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分析

(1)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概况

(2)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进展

(3)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工作思路

1.2.5 北京龙潭湖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分析

(1)北京龙潭湖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概况

(2)北京龙潭湖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特色优势

(3)北京龙潭湖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功能定位与建设规划

(4)北京龙潭湖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规划建设进展

(5)北京龙潭湖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6)北京龙潭湖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思路

1.2.6 杭州富阳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分析

(1)杭州富阳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揭牌

(2)杭州富阳体育产业发展分析

(3)杭州富阳发展规划

第2章: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前景

2.1 体育用品行业整体发展状况

2.1.1 体育用品行业定义及范围

2.1.2 体育用品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2.1.3 体育用品行业进出口状况

(1)体育用品行业进出口总体情况

(2)行业出口市场分析

(3)行业进口情况分析

2.2 运动服装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2.2.1 运动服装行业经营规模

2.2.2 运动服装行业竞争格局

2.2.3 大众运动服装消费群体特征

(1)大众运动服装消费群体范围

(2)大众运动服消费群体性别特征

(3)大众运动服消费群体年龄特征

2.2.4 行业标杆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行业标杆企业分区域市场分析

(2)行业标杆企业市场数据对比

2.2.5 运动服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1)行业发展前景

(2)行业发展趋势

2.3 运动鞋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2.3.1 运动鞋行业经营规模

2.3.2 运动鞋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整体竞争格局

(2)篮球鞋市场品牌格局

(3)足球鞋市场品牌格局

(4)慢跑鞋市场品牌格局

(5)旱冰鞋市场品牌格局

(6)帆布鞋市场品牌格局

(7)休闲运动鞋市场品牌格局

2.3.3 运动鞋行业标杆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李宁

(2)安踏

(3)中国动向

(4)特步国际

(5)匹克体育

(6)361度

(7)美克国际

(8)贵人鸟

2.3.4 运动鞋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1)街头运动群体成为重点市场

(2)户外运动鞋市场更加细分

(3)老年人运动鞋市场潜力依然大

2.4 运动器材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2.4.1 球类制造市场总体发展概况

(1)球类制造行业概述

(2)球类制造行业经营情况

(3)球类制造行业重点产品品牌格局

(4)球类制造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2.4.2 训练健身器材市场发展分析

(1)训练健身器材行业概述

(2)训练健身器材行业经营情况

2.4.3 训练健身器材行业品牌格局分析

2.4.4 训练健身器材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2.5 个人运动防护用品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2.5.1 个人运动防护用品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1)个人运动防护用品行业概述

(2)个人运动防护用品经营情况分析

2.5.2 个人运动防护用品行业重点产品品牌格局

(1)个人眼睛防护用品市场品牌格局

(2)个人头部(除眼睛)防护用品市场品牌格局

(3)其他个人防护用品市场品牌格局

2.5.3 个人运动防护用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2.6 户外用品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2.6.1 户外用品行业经营情况

(1)行业发展概况

(2)户外用品结构

(3)户外用品品牌格局

(4)户外用品销售渠道

2.6.2 户外用品行业重点产品品牌格局分析

(1)帐篷市场品牌格局

(2)睡袋市场品牌格局

(3)户外登山鞋市场品牌格局

(4)户外防护用品市场品牌格局

2.6.3 户外用品行业标杆企业经营情况

(1)企业营销渠道分析

(2)企业产品销售分析

(3)企业经营效益分析

2.6.4 户外用品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1)户外用品行业发展将日趋成熟

(2)本土户外品牌加快二三线市场布局

(3)户外用品电商业务向全渠道模式发展

第3章:体育场馆行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前景

3.1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3.1.1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规模

3.1.2 中国体育场馆系统分布

3.1.3 中国体育场馆类型分布

3.1.4 中国体育场馆城乡分布

3.1.5 中国体育场馆地区分布

3.1.6 中国体育场馆企业性质分布

3.1.7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现存问题

3.2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2.1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运营升级

(1)运营逐步国际化

(2)运营逐步市场化

(3)运营逐步专业化

3.2.2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结构调整

(1)企业从业机构比例上升

(2)委托经营比例上升

3.2.3 中国体育场馆发展方向不一

(1)分类发展

(2)多元化发展

3.3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3.3.1 体育场馆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1)国家政策支持

(2)大型体育赛事举办

(3)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增长

3.3.2 体育场馆行业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1)体制障碍

(2)管理理念滞后

3.3.3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4章:体育**行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前景

4.1 中国**行业市场规模与结构

4.1.1 中国**业市场规模

4.1.2 中国**业市场结构

4.2 中国体育**业市场规模与区域分布

4.2.1 中国体育**业市场规模分析

4.2.2 中国体育**业区域分布分析

4.3 中国体育**业竞争格局分析

4.3.1 替代品的竞争

4.3.2 区域竞争情况

4.3.3 省市竞争情况

4.4 中国体育**业细分市场潜力分析

4.4.1 中国体育**业细分产品市场规模

(1)体育**细分产品市场规模

(2)体育**细分产品市场结构

4.4.2 数字型体育**市场潜力分析

(1)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2)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4.4.3 即开型体育**市场潜力分析

(1)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2)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4.4.4 型体育**市场潜力分析

(1)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2)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4.5 体育**业发展前景及预测分析

4.5.1 体育**业发展前景及市场规模预测

(1)前景分析

(2)市场规模预测

4.5.2 各细分彩种发展前景及市场规模预测

(1)前景分析

(2)市场规模预测

4.5.3 各地区体育**业发展前景及预测分析

(1)全国部分省市体育**政策规划

(2)2016-2021年各区域市场份额预测

第5章:体育服务行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前景

5.1 体育竞赛业发展分析

5.1.1 体育竞赛业发展概况

5.1.2 职业体育俱乐部竞赛业发展分析

(1)职业体育赛事发展概况

(2)中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概况

(3)职业体育俱乐部赛事发展分析

5.1.3 其他组织模式的体育竞赛业发展分析

(1)非俱乐部职业赛事发展分析

(2)非职业俱乐部赛事发展分析

(3)非职业非俱乐部体育赛事发展分析

5.1.4 体育竞赛业发展趋势预测

5.1.5 体育竞赛业发展前景评估

5.2 体育健身业发展分析

5.2.1 体育健身业发展概况

5.2.2 健身俱乐部经营模式发展分析

(1)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及经营特点

(2)健身俱乐部经营模式分析

5.2.3 非俱乐部经营模式发展分析

(1)非俱乐部健身业发展现状及经营特点

(2)非俱乐部健身业经营模式分析

(3)非俱乐部健身业市场经营成本与收益

5.2.4 体育健身业发展趋势预测

5.2.5 体育建设业发展前景评估

5.3 体育中介业发展分析

5.3.1 体育中介的内涵及分类

(1)体育中介业的内涵

(2)体育中介的分类

5.3.2 体育中介业发展情况

5.3.3 体育中介业经营效益

5.3.4 国内外体育中介业比较分析

(1)体育中介业的市场开放程度的比较

(2)体育中介市场产品差别化程度的比较

5.3.5 体育中介业发展趋势预测

5.3.6 体育中介业发展前景评估

5.4 体育传媒业发展分析

5.4.1 体育传媒业总体发展概况

5.4.2 体育媒体运营个案分析

(1)CCTV-5个案分析

(2)新浪网体育频道个案分析

5.4.3 体育传媒业发展趋势预测

5.4.4 体育传媒业发展前景评估

第6章:体育产业领先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6.1 领先体育用品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6.1.1 李宁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10)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6.1.2 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1.3 中国动向(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8)企业产品结构及品牌定位

(9)企业营销策略和新产品研发

(10)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11)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1.4 特步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8)企业营销策略及供应链管理

(9)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10)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1.5 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及营销模式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1.6 三六一度国际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8)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9)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10)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1.7 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1.8 美克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8)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

(9)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2 领先体育健身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6.2.1 一兆韦德健身管理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健身建设及分布情况

(4)企业健身项目分析

(5)企业健身教练情况分析

(6)企业渠道与经营模式分析

(7)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2.2 上海美格菲健身中心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健身建设及分布情况

(4)企业健身项目分析

(5)企业渠道与经营模式分析

(6)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2.3 威康健身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健身建设及分布情况

(4)企业健身项目分析

(5)企业健身教练情况分析

(6)企业渠道与经营模式分析

(7)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2.4 青岛英派斯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健身建设及分布情况

(4)企业健身项目分析

(5)企业健身教练情况分析

(6)企业渠道和经营模式分析

(7)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2.5 上海金仕堡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健身建设及分布情况

(4)企业健身项目分析

(5)企业健身教练情况分析

(6)企业渠道和经营模式分析

(7)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6.3 领先体育中介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6.3.1 中视体育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成功体育运营案例分析

(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5)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3.2 北京众辉国际体育管理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成功体育运营案例分析

(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5)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3.3 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体育项目保险产品及保险条款分析

(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5)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3.4 中体经纪管理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3)企业成功体育运营案例分析

(4)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5)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4 领先体育场馆及运营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6.4.1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

(1)场馆简介

(2)场馆规模

(3)场馆设施

(4)场馆服务项目

(5)场馆运营管理

6.4.2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

(1)场馆简介

(2)场馆规模

(3)场馆设施

(4)场馆服务项目

(5)场馆运营管理

6.4.3 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1)场馆简介

(2)场馆规模

(3)场馆设施

(4)场馆服务项目

(5)场馆运营管理

(6)场馆特色

6.4.4 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

(1)场馆简介

(2)场馆规模

(3)场馆设施

(4)场馆服务项目

(5)场馆运营管理

6.4.5 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

(1)场馆简介

(2)场馆规模

(3)场馆设施

(4)场馆服务项目

(5)场馆运营管理

(6)场馆特色

6.4.6 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简介

(2)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6)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7)企业体育场馆运营战略分析

(8)企业体育场馆运营业务分析

(9)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10)企业最新动态

6.5 领先体育**管理中心经营情况分析

6.5.1 深圳市体育**管理中心

(1)中心发展简况分析

(2)中心经营情况分析

(3)中心体育**相关彩种分析

(4)中心经营优劣势分析

(5)中心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5.2 南京市体育**管理中心

(1)中心发展简况分析

(2)中心经营情况分析

(3)中心体育**相关彩种分析

(4)中心经营优劣势分析

(5)中心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5.3 广州市体育**管理中心

(1)中心发展简况分析

(2)中心经营情况分析

(3)中心体育**相关彩种分析

(4)中心经营优劣势分析

(5)中心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5.4 成都市体育**管理中心

(1)中心发展简况分析

(2)中心经营情况分析

(3)中心体育**相关彩种分析

(4)中心经营优劣势分析

(5)中心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6.5.5 大连市体育**管理中心

(1)中心发展简况分析

(2)中心经营情况分析

(3)中心体育**相关彩种分析

(4)中心经营优劣势分析

(5)中心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第7章:体育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规划分析

7.1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7.1.1 各级全面支持体育产业

7.1.2 体育产业投资热度不断升温

7.1.3 体育产业总体市场规模预测

7.1.4 互联网+体育发展前景预测

7.2 中国体育产业兼并重组分析

7.2.1 体育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动向

7.2.2 体育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方式

7.2.3 体育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动机

7.2.4 体育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趋势

7.3 中国体育产业投资策略与建议

7.3.1 体育产业投资价值分析

7.3.2 体育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7.3.3 体育产业投资策略与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展览、 游园会等大型活动与日俱增。伴随着大型活动的增加,大型活动的公共安全也越来越引 起社会的关注,其中风险评估是大型活动公共安全的核心和关键。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 险评估可以使主办方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风险危害和损失,以最有效的安全成本投入, 获取活动的安全运营和效益。 一、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的涵义 我国《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规定,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 人数在 1000 人以上的体育比赛活动,演唱会、音乐会等文艺演出活动,展览、展销等 活动,游园、灯会、庙会、花会、焰火晚会等活动,人才招聘会、现场的**销售 等活动即为大型活动。 其他很多学者、 机构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大型活动的概念, 《北 如 京市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定义大型社会活动(简称大型活动)为主办者租用、借 用或者以其他形式临时占用场所、场地,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 览展销、招聘会、庙会、灯会、游园会等群体性活动。 一个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是由许许多多的安全要素组成的,层层相扣、缺一不可, 形成一个管理系统。在这个管理系统中,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是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的核心 环节。 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即在每一场大型活动举办前, 确定大型活动的主客体、 收集各方面信息和确定方法, 通过广泛收集可能导致各类大型活动突发发生的危险 有害因素,预先识别大型活动潜在的各类威胁、弱点,评估面临的风险种类等级、可能 造成的影响,对危机灾害后果进行准备和预警,制定应对的安全策略建议和安全解决方 案,为规避与调整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 二、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举办的大型活动也越来越多,虽然制 定了管理法规和风险处置预案, 但由于公共安全方面的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研究不够系 统、科学,处置预案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以致个别大型活动发生重大事故,付出了沉 重代价。因此 ,迫切需要加强对大型活动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包含应急预案 研究),并付诸实践,填补国家在该领域的空白,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 如今全球恐怖活动的猖獗,大型活动往往成为恐怖活动袭击的目标,为国家政治和 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大型活动公共安全特别是风险评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关注。 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可以预先评估出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根据这个可以取切 实可行的措施, 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同时风险评估也有助于进行安保人力的有效分配。 三、公安机关在大型活动中的作用 各级公安机关在党委、的领导下,全警动员、全力以赴、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切实加强对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保障各项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公安机 关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大型活动主要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对重大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公安机关内部成立安保工作的领导机构,而且一 般都是由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挂帅, 协调各个方面, 切实加强对活动安保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二、在活动开始前,进行实地检查,看看场地和有关安全设施,全面了解有关 情况,认真审核承办单位提出的申请,督促承办单位制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方案,落实 各项安保措施。 第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周密的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第四、加强活动现场周边的交通、治安秩序管理,为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举办创造良 好的环境。 第五、对主办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不安全隐患督促解 决,进行整改,而且根据需要,安排警力维护活动现场的秩序。 四、我国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的现状 国际上对社会治安风险评估的研究远远早于我国,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形成 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软件,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标准,其有关核心技术和方法对我国 高度保密。我国在大型活动中引入风险评估时间还很短,虽已初步积累了一些理论研究 成果和实战经验,但还处于摸索阶段,主要还是由公安机关针对少数有影响的官方大型活 动(例如奥运会、世博会)进行风险评估,对一般的官方大型活动则很少进行,对于民 办的大型活动更不会进行风险评估。 首先,我国公安机关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多年来,公安机关对大型公共活 动取的主要是经验式管理,各地各级公安机关在管理力度、安全要求等方面都存在差 异,有随意性,使主办单位无所适从。民警对风险评估的理论知识了解太少、评估方法 单一、套模式、流于形式,使该工作失去了科学性和真正的意义。 其次,我国在法律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只是界定了大型活动安 全风险所必须要执行的方向,没有落实到风险评估工作实际工作中的操作环节。致使评 估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可依,也没有执行的标准和规范。例如:对于民间大型活动,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第 3 条规定,大型群众性活动坚持承办者负责、 监管的原则; 4 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公安机关负责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管理工 第 作,但并没有明确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主体,也没有规定是必需条件。 五、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一)确定风险评估的范畴 1、参与人员。观众数量、生理、素质、组织程度、心理承受能力、自护能力等信 息;活动参与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及情绪控制能力、安全责任人、保安公司和保安员、 安保制度和赔偿能力、安保工作经验、安保培训与演练、与场地方的关系等;内部环境 人群构成、 人群容量、 人群规模密度及外部环境流动人员密度、 人流疏散或控制适应性。 2、活动环境。活动场所的内部环境,其中主要包括:公共设施、停车场地、区域 开放度等。活动场所及周边区域自然条件,其中主要包括:气象、水文、地质,交通、 周边建筑、商业密度的适应性、加油(气)站、危险化学品仓库、铁路线、高速公路、 河流可能造成的影响等。参与服务各方使用的音响、焰火、灯光、大屏幕及主题内容对 公共环境的噪声、视觉、交通的影响。 3、设备设施。活动场所内部设备、设施主要包括:重点要害及实体防范目标的数 量及分布图、水、电、气、热设施、消防、安全防范、应急出入口和广播、通讯、环境 通风系统、疏散通道、临建结构、安检防爆设施与活动安全的适应性。策划活动所需搭 建的舞台、观众看台、经营设施、高空作业及悬挂、宣传媒体、疏散引导标识、临时安 全防范、临时用电等设备设施。 4、其他特殊方面。活动策划方案及方案中涉及到的主要环节、具有社会影响和关 注的节目、重要或社会特别关注人物参与情况,政治影响及活动的互动性;各方组织服 务经验及能力、事故灾害偿赔能力、主管机关制约力、活动邀请的嘉宾和参加领导的级 别、反恐防爆、群体件等;活动各项内容组织方案和所取的预案措施;各个工作 方案的培训及演练;食品、饮用水、医疗救护安全保障。 (二)收集、整理风险评估所需资料 1、审批阅读文献材料。收集大型活动的基本资料包括主办单位的性质及隶属关系、 举办活动的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大型活动的历史资料、批文、资质证明、活动 安全工作方案、安检设备的证明材料、活动使用的证件和门票等;大型活动场地方的安 全运营纪录、活动的安全责任人和现场负责人、事故及故障资料、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 的安全状况等;参加活动单位的基本情况、国内外相关法规、安全技术标准及建设项目 资料、观众群体类别、安全设施设备的具体情况,以及应急出入口、消防设施等重点部 位情况。 2、现场勘察。现场勘察是获取信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现场勘察可以 使风险评估人员亲临现场感受实际环境、验证已经收集的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同时可以 对已经收集的信息加以补充。 3、通过交流获取信息。风险评估人员与主办方就大型活动的流程细节、主要风险 点、过去举办类似大型活动的经验教训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获得书面上没有的信息做好 记录以便更好的进行评估工作。 4、情报工作。通过与部门、气象部门、地震预防部门等进行沟通收集和活动 有关的信息。 例如高危人群对这次活动是否有所动静, 了解恐怖分子、 高危人群的信息。 5、及时收集、了解社会舆论。通过对报刊、杂志、新闻、互联网等大型媒体对举 办大型活动的相关信息的整理和提炼,了解大型活动社会关注程度,发现和积累一些潜 在的、有价值的情报信息。通过群众监督,民情反馈等,了解特定群体的心理情绪、思 想以及带有倾向性的社会动态。 (三)确定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大型活动的特点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选择科 学、合理、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按照不同标准,风险评价的方法可为定性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半定量分析方法。各种方法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支方法,例如:定性评 价的方法主要有“强弱机威 SWOT”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等。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有很多种,每种评估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选择什么 样的评估分析方法应依据评估目的、评估对象的特点、占有资料情况、评估费用以及评 估方法的应用范围等条件来决定。有时还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评估分析方法,相互验证评 估的结果,借以提高预测的质量。 (四)进行演练和修改 评估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进行演练及不断修改。演练可增强队伍的整体 能力,充分熟悉评估的内容。管理者也可以通过演练,发现评估中的不足并不断加以完 善。 (五)编制风险评估报告 在获得风险信息资料、确定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演练之后,要整理、归纳风险评估 结果,以便公安机关、主办方、承包方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保卫工 作,编制一份完整的风险评估报告。 六、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控制 仅仅对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而不积极取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 评 估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在风险评估后公安机关、大型活动主办方、场地提供方就 需要对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控制机制。可以取以下风险控制策略: 取消和避免风险:如果面临的风险过高,就必须取消活动的所有组成部分。例如: 由于降雨的影响而遭到取消的大型活动中,露天活动都是其中之一。面临的主要风险并 不是会造成观众的不适,而是受到漏电的威胁。 减轻风险:不能消除的风险就要想办法将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为了消除 活动所有可能的安全隐患,可能需要检查每一个参加者。很显然,这种解决办法是无法 实行的,这时就要取风险最小化战略,比如说在更加显眼的地方安装一个金属探测器 或设置安全警卫。 降低已发生风险的危害程度: 安全的一个主要部分就是为可能的已发生问题制 定快速有效的反应措施。对工作人员进行基本急救技能的训练可以减轻事故的危害程 度。活动管理者无法排除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可以准备相应的应急方案以控制影响。 分散风险:如果风险可以通过不同领域进行分散,那么即使出了一些差错,造成的 影响也可以降低。其中一个战略就是分散现金提取点,如售票口,这样即使发生偷窃也 不会威胁到整个活动的收入。拥有多个赞助商也是分散风险的一个途径。即使有一个赞 助商中途撤出,也可以通过增加其他赞助商的份额来弥补。 转移风险:可以将风险转移给对活动某方面负责的团体。转包商需要承担活动的部 分责任。转包合同中通常都包含一个条款,在活动期间转包商为自己设备的安全和员工 的行为负全责。 在澳大利亚, 大多数演出团体在参加活动前, 都要求投保公共责任保险。 设计备份和替代方案:如果有什么事情出了差错,可以通过使用替代方案来挽救整 个形势。例如为了防止突然断电造成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备用发电机是大型室外活 动的必备装置。 对风险控制中成功和失败的例子进行评价是未来活动的中心任务。 对反馈进行 分析和反应是这一过程的必需环节。 总而言之,大型活动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大型活动公共安全已经成为人们 关注的重点,风险评估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和保证活动有序的关键。主办方、风险监督 部门(公安机关)应该通过学习风险评估方法,总结分析风险控制中成功和失败原因, 吸取经验教训为以后工作提供具有实际性方法。